溫室栽培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的,才能讓草菇更加茁壯的生長,那么今天給大家介紹介紹:
草菇菌絲體生長的適溫范圍為15-40℃,最適宜溫度為30-35℃,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6-34℃,最適宜溫度為28-30℃,從堆料到出菇結束只需1個多月的時間,是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溫度較高,生長周期最短的類型。根據草菇對溫度的要求及各地不同的栽培條件,可分別選擇適當的栽培時期。
由于各地的品種編號不同,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優質高產的品種非常重要。品種的選擇標準是高產、優質、抗逆能力強,目前山東省主要選用V23、VB1、Gv-35、1318、白草菇等品種。
1、栽培原料配方
栽培草菇的原料非常廣泛,有稻草,谷稈、麥草、雜草等,根據北方和山東的實際情況,我們推廣的配方為:麥草100kg、麩皮5kg、生石灰5kg。
2、培養料處理
無論選用哪種原料,均應干燥無霉變,并在生產前曝曬2-3d。新收獲的麥、稻草要徹底干燥,否則容易因料酸而失敗。
栽培前在溫室附近挖一個水池,將麥草和石灰按比例一層麥草一層石灰層層交替在水池中鋪好,鋪草時要踩實,鋪滿水池以后,用重物將草壓住,將水池灌滿。麥草浸泡24-48h后,撈出后瀝去明水,噴灑占干料總量0.1%-0.2%的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及0.1%的80%敵敵畏乳油水溶液,處理后的麥草pH值在9-12之間。
3、培養料的發酵
將上述處理好的麥草撈出堆成垛,垛高1.5m,寬1.5m,長度不限。堆好后,覆蓋塑料薄膜,保溫保濕,以利發酵。當麥草堆中心溫度上升到60℃左右時,保持24h,然后翻堆,將外面的麥草翻入堆心,里面的麥草翻到外面,以使麥草發酵均勻。翻堆后中心溫度又上升到60℃時,再保持24h,重復3-4次發酵即可終止。發酵時間一般為10d左右,發酵時間長短的關鍵是發酵溫度是否合格。
發酵結束后,要檢查發酵麥草的質量。優質發酵麥草的標準是:質地柔軟,一拉即斷,表面脫蠟,手握有彈性感,金黃色,有麥草香味,有少量的白色菌絲,含水量65%-70%左右,pH9左右。
[免責聲明]:鑒于中藥特殊性,本站內容僅供參考。如要使用,請遵醫囑,否則后果自負!